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www.尊龙凯时888

聚焦长钢

铁前“逆袭”的背后


张睿
2018-04-18

 近年来,在首钢长钢,无论是身处管理层面的领导,还是在操作岗位的职工,都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指标在连续刷新,效益在不断提升。2018年一季度,长钢公司生铁成本在首钢集团

    钢铁板块单位中名列榜首。今年1月份,首钢长钢生铁成本在连续多月稳居行业前十的基础上,跃居历史性新高度——行业第四。

    是什么让首钢长钢的生铁成本持续取得进步,答案只有一个:真变实变快变。

    长钢在变,彰显在各级领导的称许里——

    2017年9月22日,在“首钢钢铁板块长钢铁前管理创新变革经验交流会”上,首钢集团副总经理赵民革指出,首钢集团实施“双百”工程中,第一个“百”是铁成本跟行业平均水平比要再缩差100元/吨。这一点,长钢做到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长钢公司从2017年9月份以来,每个月的“履历”是:一直在进步。

    长钢在变,洋溢在远方来客的惊羡里——

    实实在在的“硬指标”开始吸引更多的目光,许多兄弟企业来长钢取经,行业对标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管理上的严、细、实,让他们感到许多都是很难完成的目标。

    “敢不敢豁出去迎难而上,有没有舍得的魄力去担当”,在“倒下还是生存”的生死战役中,长钢人要烈火见真金。

    说到底,长钢在铁成本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得益于体制机制改革和铁前管理创新,而“逆袭”的成功,是三年来不断突破、不断坚持、不断登攀所得到的最佳馈赠。

    破“冰”之路——在旧格局的围困中找寻新的平衡

    2015年,钢铁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产品单一落后的长钢,生存环境愈发艰难,尤其是经历了前几年连续大幅亏损,企业举步维艰,近乎走到绝境。


    “想常人所不敢想,做常人所不能做。”从首钢长钢新领导班子带来的这股士气起头,该公司一条条被“蒙尘”的路开始拨云见日。铁前管理创新变革,就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课题”。

    2016年底,“铁成本行业排名39”的首钢长钢尽管企业的经营生产“减负”不少,但铁成本过高还是让该公司感到“体质虚弱”。

    2017年以来,经过深入调研,铁成本居高的原因,除了外矿运距长等客观因素影响外,铁前各工序没有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同心同向的格局,导致采购与生产“两张皮”、应对市场反应慢,是制约铁成本降低的深层原因。

    通过对各类指标的重新设计,建立健全捆绑考核机制,铁前各工序不仅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更多地是开始拧成一股绳。这一点,首钢股份制造部副部长在“首钢钢铁板块长钢铁前管理创新变革经验交流会”上点评时说:“长钢人很少讲条件,大家更多地是在想办法。”他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跟长钢炼铁厂厂长和采购中心经理交流时,感觉他们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几乎是“无缝隙”交流配合,因为他们是“一体化”的。

    经过不断摸索、创新和优化,首钢长钢铁前“三个一体化”(矿铁一体化、煤焦一体化、铁焦一体化)的管控机制从雏形到日臻成熟。随之,铁成本指标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得益彰———探求铁前降本真谛

    “矿铁一体化”,破解采购、生产“两张皮”难题——

    2015年以前,首钢长钢外矿采购是由公司下达标准进行采购,往往是符合标准的价格贵,价格便宜的又不符合标准。从2015年开始,首钢长钢将“厂内配矿”前移至“港口配矿”,建立起“矿铁一体化”机制,这种“港口配料与测算—按需采购发运—生产消耗”的精细化预警管理机制,由炼铁厂和采购中心共同深入港口实施了解矿粉存量、价格、种类、质量等信息,综合考虑厂内库存量、库存结构、在途量,矿种选择兼顾高炉生产和降本需要,有效解决了采购、生产“两张皮”的问题。

    采购中心矿石部业务主管对“矿铁一体化”的高强度、快节奏感慨良多:外矿采购具体哪天买?什么价买?买多少?团队的人时时刻刻都在选择,虽说身心高度紧张,但却一点一滴地产生着经济效益。有风险有压力都必须顶着上,决不能因此而不作为或者慢作为。

    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首钢长钢外矿合计“跑赢”普指13.23美元,比计划“跑赢普指5美元”好8.23美元;2月份,外矿合计“跑赢”普指11.54美元,比计划好6.54美元。通过“矿铁一体化”,首钢长钢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炉料结构基本稳定、烧结质量持续提升,有效促进了高炉的稳定顺行。

    “煤焦一体化”,破解焦炭成本高的难题——

    2016年12月前,首钢长钢炼焦煤新品种的引入流程存在一定弊端:耗时长、选择范围窄、焦煤采购成本不能有效体现在焦炭成本上。2016年,首钢长钢炼焦煤采购成本行业排名第二,而焦炭成本却排名27。为有效将区域焦煤采购优势转化为焦炭成本优势,首钢长钢于2016年12月开始推行“煤焦一体化”。

    “煤焦一体化”是由采购中心和焦化厂共同考察市场、测算性价比、现场决策,使得新品种的引入更加快捷。2017年以来,采购中心和焦化厂协同考察10次、30余家煤企,引入临近地方新煤种6个,为焦化调结构降成本提供了资源支撑。今年一季度,首钢长钢焦炭成本行业排名逐月进步,在首钢集团内部钢铁板块单位中排名第一。

    “铁焦一体化”,破解“铁—焦”界面衔接的难题——

    2017年2月份,首钢长钢焦化项目全面建成投产,3月份开始停止外购焦炭,“铁焦一体化”管控机制由此正式实行。在操作过程中,对“铁—焦”界面配煤结构优化、用料计划、焦炭质量管理,生产组织运行实行全过程管控与信息共享、信息预警。焦化厂将配煤结构调整情况,实时向炼铁预警;炼铁厂对焦炭实物质量和高炉的实际使用效果实时跟踪,并向焦化厂反馈,焦化厂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干熄焦投产后,焦化厂、炼铁厂共同就可能伴随出现的高炉炉况变化、干熄焦温度对皮带的影响等问题制定了干熄焦投产过渡方案;生产组织上对干湿熄焦进行分仓分比例入炉,有效消除了干湿熄焦水分偏差、质量差异对高炉造成的影响,既保证了干熄焦的顺利应用及高炉炉况的平稳过渡,同时更有效改善了高炉整体运行状况,实现了“铁—焦”工序的高效联动。

    全方位、立体化保障机制——凝聚起“逆袭”的巨大能量

    如何让新思想、新事物走得稳顺、行得长久?一条条脉络清晰的规定、一项项层级分明的制度,助力铁前降本“大盘子”的能量发挥到更大……

    挂钩考核机制,实现铁前各单位同频共振——

    对铁前单位实行挂钩考核。综合铁前各部门对生铁、焦炭成本贡献大小,采购部门挂钩生铁成本考核分的80%、挂钩冶金焦成本考核分的20%;焦化厂、熔剂厂在以冶金焦、熔剂产品成本考核的基础上,分别挂钩生铁成本考核分的30%、20%;焦化厂挂钩炼焦煤跑赢市场考核指标。这一机制实现了铁前各单位同频共振。

    采购价格、物流运费联动机制,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以“矿价 运费”到厂价格最低为原则,多港口多品种选购港口现货。2015年以前,首钢长钢的外矿发运是单港口布局,矿种和运输方式受限,无法满足以现货为主的配矿结构需求。2015年开始,首钢长钢积极开发并实现了从10个港口采购外矿。同时,铁运、汽运相互撬动。动态优化的矿粉运输方式,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

    优化焦煤采购机制,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

    2016年,首钢长钢国内采购以地方民营矿和洗煤厂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差,在煤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全年“跑输”行业6.96%。2017年初,首钢长钢焦煤采购开始取消中间商,向国有大矿倾斜。通过首钢集团平台,将山西焦煤集团各煤种的采购纳入协同采购,增强了首钢长钢的资源保障能力。

    从“追赶”到“超越”,从“理想”到“现实”,铁成本“逆袭”的背后,是首钢长钢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在铁成本的华丽蜕变过程中,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长钢正在破壳而出。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奋斗,才弥足珍贵。长钢人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走好每一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