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www.尊龙凯时888

回忆文章

坚持改革管理并重 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冯爱农 常礼景 王东波
2018-09-04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钢改革与管理的回顾

 五十度春秋,岁月峥嵘。昔日的故县铁厂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采矿、冶炼、压延加工综合生产能力的地方骨干钢铁联合企业。一九八九年进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并连续六年保持此殊荣,成为山西长治地区一颗璀灿的明珠。五十年来,长钢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前进,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坎坷的创业之路,为全国的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长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发展注人了勃勃生机,长钢坚持改革管理并重,经过整顿恢复,改革旧的管理体制,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很快走上振兴之路。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在长钢五十年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反映长钢发展趋势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时期。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钢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变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对于长钢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宏伟目标,以新的面貌进入2 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钢开始全面整顿,彻底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学首钢经验,建立和完善以包保核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企业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为长钢在新的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大力进行清理整顿恢复,建章立制,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为实现企业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文革十年给企业造成的创伤和影响,长钢全面进行清理整顿,通过学习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职工思想认识,端正工作作风,清除左倾路线带来的多种错误思想,提高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和整顿了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在全厂开展小指标百分赛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企业管理工作开始起步。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顿,长钢取得了明显效果。1979年12月扭转了连续12年亏损的局面。1980年在全厂开展以“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为目标的活动各单位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管理工作不断发展,中型厂把指标、责任、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的记时产量对手赛、千根钢锭无废品赛代表了这一阶段长钢的管理水平。1981年提出了三个工作重点①注重经济效果②注重挖潜、革新、改造,发挥现有生产能力③注重内部产品结构的调整。初步迈开了由重型结构向轻型结构转移,由外延向内含转移,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移的步子。


    经过1978年到1981年的恢复性整顿,长钢的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1979年12月扭转了亏损的局面,1980年全面盈利,摘掉了长钢连续十二年亏损的帽子,进人了建设性整顿阶段。1982年,长钢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整顿和加强劳动纪律,整顿财经纪律,整顿劳动组织,整顿和建设领导班子等五方面的整顿工作,促进了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1983年,长钢学习推广首钢经验,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对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责、权、利、包、保、核六方面进行系统的完善,初步形成了成龙配套纵横连锁的经济责任制网络体系,责权利进一步统一,包保核进一步协调和连锁,促使企业的生产组织趋向合理化,经营管理趋向科学化。对基础管理工作进行了整顿。在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促进标准化发展、细化专业分工、完善经济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984年9月27日,长钢通过了省、市企业整顿验收团的全面检查验收。与此同时,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走内涵发展道路,1985、1986年长钢开发和完成了转炉扩容、后曼、水沟泠矿区开发、烧结机改造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为长钢在“七五”期间全面起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长钢发展的新起点。


    1987年,省政府对长钢实行“二包一挂”,上缴利税递增包干的承包责任制,即:包上缴利税,包技术改造,利税与工资总额挂钩,确保上交利润以4000万元为基数,每年递增7%,超交部分进行返还,用于技改资金筹措。这就是长钢的第一轮承包经营。为增强企业活力和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长钢认真总结了整顿以来的企业发展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对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传统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是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是完善企业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的基础。长钢大力促进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坚持以现代科学管理为依据,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诸多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完善动力机制为核心,重建利益结构,在内部经营管理上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二级承包模型。①对主要生产单位实行集体计件、超利分成的经济承包责任制。②对便于单独考核的单位实行联产联利,超产计奖,超利分成的经济承包经营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同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对企业领导体制进行改革,使生产经营管理权进一步集中和加强,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制定了《职工民主管理实施条例》、《厂长负责制实施条例》,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厂长职工两个积极性的发挥,为建立企业科学管理体制打下基础。


    1 9 8 7年后,为了进一步发挥二级厂(矿)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基层管理水平,确保承包任务的完成。总厂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相统一的对等原则,适度将工资使用管理权、劳动组织管理权、干部管理权、工人的工种变动和内部调整及奖惩权、技术管理权等权力下放给分厂。同时全面推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各厂(矿)规定完成的产品产量、质量、品种、消耗、利润、安全、精神文明建设等指标列入厂长任期目标责任状,进行考核和奖惩。简政放权使管理中的扯皮现象、推诿现象得到消除,同时充分发挥了基层厂(矿)的管理职能,使各项管理职责既明确又落到实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观念树立起来,企业开始由生产经营型向经营开拓型转变,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抓承包,促管理上来,从单纯抓产量产值转变到抓经济效益上来。


    1988年,长钢推行鞍钢“一体两翼”承包经验,收到了好的效果。科技效益承包,加快了企业科技开发的进度,有效地完成了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同时使广大科技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管理效益承包,增强了职工科学管理意识,推动了科学管理向纵深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带动了管理的专业化,促进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从1978年到1984年的整顿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1984年钢产量达到20.21万吨,比1978年提高了90.3%,铁完成了26万吨,比19.78年提高了96.1%,实现利税1708.06万元,是开始盈利的80年的6.2倍。


    1987年一一1990年的第一轮承包,有力地保证了“七五”期间长钢规划目标的实现,共产钢113.42万吨,铁139.15万吨,实现利税20978万元,与承包前1986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钢4.5万吨,上缴利税增加了2.1倍,年平均增长54.4%,“七五”期间共自筹资金达2.28亿元,对300m3高炉、8m2竖炉,ll00rv变电站、矿山选矿厂、焦化等2000多个项目进行了建设和改造。使长钢的固定资产从1978年1.48亿元猛增到1989年的2.97亿元。相当于三中全会后,长钢靠自己的力量又为国家增添了一个新的长钢。


(二)


    “八五”时期,山西省政府对长钢实行第二轮承包。政策要求企业上缴利税递增包干,即包死基数,确保上缴,欠收自补,超收返还,用于技术改造和职工工资。在这一优惠政策的支持下,长钢抓住机遇,坚持改革与管理并重的方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深入开展学武钢、学邯钢活动,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转变职工思想观念,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八五”时期,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钢铁市场经历了由疲到旺,由旺转疲的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冲击和困难。企业只有改革才能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91年1o月,长钢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进行深化改革试行方案,加快了企业内部改革工作。对各二级生产单位实行了四年总承包,将二钢厂、连轧厂、耐火厂、螺钉厂、钢管厂等五单位作为内部试点单位,实行模拟市场管理,相应的下放了物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权。这对当时的生产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后,公司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1993年,公司进行了机构和工资制度的改革,精减机构和人员,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改革试点单位由原先的5个扩大到15个。放开经营单位,实行“自负盈亏,自收自支,利税费用包干”的内部生产经营承包办法。


    改革触动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旧观念,旧习惯,打破了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工资能升不能降几十年一贯制的做法,干部职工开始有了压力和危机感。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出来,生产经营掀起高潮。1993年仅上半年就比1992年同期增钢3万多吨。长钢的工作得到了省委书记王茂林同志和省长胡富国同志的赞扬。公司提前两年实现了原定“八五”规划目标。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钢被省政府确定为30家“公司制”规范化试点业之一。针对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公司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进一步精简机构、压缩人员、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第二步,要本着“主体集中、辅助分离”的原则,对公司所属单位进行剥离,对所属人员进行分流。第三步,逐步推进“公司制”试点工作。为搞好试点工作,加快“公司制”进程,公司成立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和改制办公室,开始了宣传发动、方案制定论证和申报工作。1995年,公司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以及11个主体生产单位的资产评估工作,同年8月省政府批准了《长治钢铁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总体方案》,并成功地进行了企业内部职工募股工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彻底动摇了几十年传统计划经济的禁锢和束缚,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得以解放和转变,竞争意识和承受能力逐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发展战略、方式方法等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技术进步,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企业的道路。


    “八五”始未两年,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和疲软的钢铁市场,长钢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力度。1 9 91年学习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和管理效益年活动”,1 9 9 5年狠抓了管理体制理顺和干部队伍整顿建设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扭转了当年的生产经营局面。事实证明,加强内部管理对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内部管理,从抓以思想作风、经营秩序、三大纪律(工艺操作、劳动、安全)为内容的三项整顿人手,切实转变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坚持依法治厂和实施人本管理。五年来,长钢坚持“全面承包,突出效益”的原则,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多种形式的承包经济责任制,并逐步加强了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工作。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石。“八五”时期,公司坚持狠抓管理基础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班组建设取得好的成绩,涌现了许多文明工厂、文明工段,班组经济核算有声有色,为降低产品成本打下基础,9 1年公司在矿山召开现场会议,推广西安里铁矿开展班组经济核算的经验。物料计量采用了先进的核子称和微机管理,检验、化验手段进一步加强。1992年公司大力开展现场管理工作,成立了现场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从生产现场环境卫生的清理整顿开始,到实施定置管理,推动长钢的基础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长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表扬。


    1992年,正值钢材旺销的黄金时期,长钢为适应市场,满足用户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针对钢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果断地对二轧厂进行了停产改造,历时40天。同时,对烧结机等进行了改造,扩大了生产能力。通过科学安排技改项目,严密组织生产活动,92年比91年多产钢3万吨,既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又赢得了用户的称赞和信赖。公司生产的2 omnsiⅱ级热轧带肋钢筋及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一直保持着山西省优质产品称号,开发焊线产品h 08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被国家许多重点工程项目列为免检产品。同年5月12日,省委、省政府批准了长钢100发展规划意见。


    “八五”时期,公司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克服困难,努力搞好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狠抓政治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保证了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管理,企业工会组织在组织开展劳动竞赛,班组建设,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为职工解忧排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受到省市总工会的肯定与表扬。共青团坚持抓建青年文明岗和青安杯赛工作,在教育青少年,争做“四有”职工以及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八五”时期是长钢历史上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五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比“七五”增加7.3亿元;五年共产钢202.7万吨,比“七五"增加6 1万吨;产铁206.7万吨,比“七五"增加6 8万吨;产材11 5.2万吨,比“七五’’增加5 4万吨。五年实现利税7.8亿元,比“七五"增加5.6 6亿元;上缴利税5.7亿元,比“七五”增加3.9 6亿元;五年投入5.5亿元,完成基建、技改和大修工程120余个,初步形成了年产钢5 o万吨、铁60万吨、材3 4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职工人均收入由“七五”末的2600元,达到人均8260元;企业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


    “九五”伊始,公司制定了“九五”规划目标及分步实施办法。到本世纪末,把长钢建成一个具有高效益、高质量、多品种、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形成年产100万吨钢的规模。届时,争取比“八五”末产量、效益翻一番,职工收入和福利有较大辐度提高。实现“九五”规划目标将按两个台阶实施。第一步、2—3年内,通过对50万吨钢规模进行填平补齐,挖潜改造,达到三个70万吨,即70万吨钢、70万吨铁、70万吨材。第二步,从98年起,通过挖潜改造、自我积累、吸收资金争取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实施百万吨钢规模建设,实现“九五”规划目标。


    一、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1996年以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诸多困难,长钢坚持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讲话精神,制定了《长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省政府批准,山西长治钢铁公司正式改制为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于同年三月十八日挂牌运作,标志着长钢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建立。1996年,长钢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盈利地位,为山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国有企业才能摆脱困境,轻装上阵,才有远大前途。1997年,长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进人第三个年头,3月制定了“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深化内部改革的实施意见”。长钢将通过吸收职工股本和社会法人股本,以焦化厂20万吨扩建工程为主体组建长钢焦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线材改造项目为主体组建线材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实施“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改革。以资产为纽带,分离辅助单位,组建长钢(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和分公司,后勤服务改革实行先分后离逐步到位的办法,坚持成熟一个分离一个。长钢作为改制试点单位,坚持从国家大局出发,积极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改革,使长钢成为具有母子公司体制,多功能、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企业(集团)公司。


    二、强化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1995年7月,公司新的领导班子成立,面对企业中存在的“以改代管”“以包代管”企业管理滑坡的现象,深刻指出,企业管理松懈是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对于企业走向市场开展竞争是致命的弱点。1996年公司开展了“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强化成本管理为重点,以深入开展学邯钢、学二轧赶超先进水平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管理效益年”活动。坚持“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方针,成本管理作为“管理效益年”的中心工作,对各二级单位进行“模拟市场核算,成本一票否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科学组织生产。进一步强化销售管理,实行集中统一销售管理制度,完善营销机制,实行新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在省内外建点设站,扩大了产品直销网,开辟了委托代理制销售渠道,巩固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全年消化外部不利因素6 3 6 3万元,实现税金7 3 2 3万元,利润4 2 1 5刀元。


    1997年,公司提出指标上档次,管理上台阶,效益上水平的三上口号,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步伐。公司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模式,从实施人、财、物高度集中管理人手,建立起物料配送、经济统一核算制度和企业内部劳务市场。实行汽车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的集中管理等。现代化的企业,社会化的大生产,必须配以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发挥出作用。公司大力推行计算机管理,财务管理实现会计电箕化,公司把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经济责任制与学邯钢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经济责任制考核,实行成本、质量、安全三个一票否决。对后勤服务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费用包干,收支两条线的承包责任制。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调整。增设能源动力处,加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增设预算结算审查处,加强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合同的预结算审查与管理。同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搞好企业,坚持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管理为核心,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地位,齐心协力,再铸辉煌。


    三、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1995年以来,长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积极优化生产要素,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加快企业发展。1996年公司投资1.7238亿元,进行了以转炉扩容为中心的系列大修改造工程36项。转炉扩容改造工程定额工期5个月,实际20天竣工,并实现了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创造了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改造后可年增钢23—30万吨,吨钢投资仅200元,年增销售收入4亿多,年创利 1000万元。3#、4#小方坯和矩形坯连铸工程,投资5521万元,定额工期13个月,实际5个来月圆满完成,于9月底顺利竣工投产,使转炉炼钢具备了全连铸能力,此两项省重点工程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增效,总成本可降低2100万元,并获国家技术改造优秀项目奖。1996年技改工作成为长钢发展史上投资最大,效益最好,最为成功的一年,为公司实现三个70万吨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以来,长钢瞄准钢铁工业领先技术,加快实施高炉富氧喷煤和3 5万吨连续棒材轧机两项工程。7月1日一钢厂将实现全连铸,三轧厂改造6.5m/m— 8m/m盘元,改造二轧一火成材工程正式确定。长钢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五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长钢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走过了一条艰难坎坷、不断探索的创业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领导体制经历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厂长(经理)负责制,一九九六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八五”以前,长钢技改投入不足,与兄弟企业相比发展较慢。企业内部改革不配套,过多地强调放权搞活,放松了管理。企业普遍存在着“以改代管”,“以包代管”,改管脱节,甚至对立的现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由于对改革开放认识不够和受外部有利环境的影响,工作中预见性不强,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等,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五十年的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团结战斗,坚持改革,企业才能克服困难,走向光明。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只有加强企业管理,坚持依法治厂,科学管理,坚持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五十年来,长钢保持和发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培育了“艰苦奋斗严管理,科教兴厂创一流”的企业精神,面对未来,面向二十一世纪,长钢18000多名职工,将继续坚持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并重的道路,把长钢建设成一流的现代化企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