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人:请感受来自职工的期许,请复兴焦化曾经的荣光
2020-03-12
2020年3月2日早,公司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公司党委、纪委约谈焦化厂党政主要领导及纪检负责人》一文,收到“漳水河边”的一条留言。
有条留言,跨越长钢74年历史,跨越焦化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将焦化发展置于长钢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下,以不同时期赋予焦化不同的使命为期许,激励焦化人将首钢精神和长钢精神发扬光大。
初读这份留言,小编在感慨“漳水河边”历史视角、情怀担当的同时,想到更多的是,应当把这份情怀担当,传递给焦化厂所有干部职工。让所有焦化职工感受到长钢对焦化的期盼,承担起发展焦化的责任,不负老兵工留下的荣光与辉煌。
1948年2月,为配套故县铁厂一号高炉生产,陆达、耿震等人筹备(建)枣臻焦化(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座焦化厂,距故县铁厂20km)。创业初期,老一辈焦化人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为了解放全中国,我们立志在此创业。创业就等于吃苦,不吃苦算什么创业”。从一无所有到建起亨塞尔曼焦炉(主体设备),从屡获冶金工业部肯定,到1978年获得全国冶金工业学大庆红旗单位,枣臻焦化几十年风雨,创业多艰、奋斗以成。2005年12月9日,在长钢本部建成2座4.3米复热式捣固焦炉以后,因规模小、产能低、运输成本高等原因,枣臻焦化退出生产序列。
瑞达焦化被称为“大焦化”。2002年,为配套两座1080m3高炉(长钢工艺装备大型化现代化的主要项目)用焦炭,两座4.3米复热式捣固焦炉开始建设,2003年4月投入运行。这是当时国内第一座60万吨复热式捣固焦炉,被喻为长钢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生命工程”、做大做强的“基础工程”。刚投产时,焦炭质量、厂区环境和绿化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按正常寿命,这两座焦炉可以服役到2030年以后。
遗憾的是:一方面,由于国家环保排放指标越来越严苛。另一方面,由于人员构成(技能相对较弱、缺乏焦化相关工作经验和培训,导致专业技能缺失)、管理团队(厂领导及基层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以及基础管理水平与焦炉建设者当初对焦炉的定位严重不匹配等,这两座焦炉只运行了短短13年,于2016年8月16日,退出历史舞台。
2015年5月,配套节能减排、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事关淘汰落后、事关长钢生存的新的焦化项目开始建设。2016年3月30日,2号焦炉成功点火烘炉;同年11月8日,1号焦炉点火烘炉。这两座焦炉,建于钢铁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之际,是长钢与首钢联合重组后,依靠首钢集团支持,长钢建设的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体工程。
工程建设期间,恰逢长钢建厂70周年。为提振长钢职工“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庆祝建厂70周年暨千人誓师大会选择在焦化项目施工现场隆重举行。千人誓师大会的宏大和震撼,激发了长钢全体干部职工传承红色长钢使命、坚决打赢求生存谋发展硬仗的信心和决心。焦炉投产后,焦炭质量带来高炉稳顺以及铁前“三个一体化”的推进,长钢铁成本从全国同行业排名第45名跃升至最好排名第3名。
三种炉型,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三种不同的使命担当。
焦化,有好的开始,但前两次,都没有把好的开始变成期待的最好的结果。
2005年——枣臻焦化退出生产序列时,在焦化生活了近60年的数百名职工家属,因想不通,忍不得,因担忧退出生产序列后的生存,一度引发群访事件。
2016年——遗憾于服役13年的焦炉过早退出历史舞台,公司曾以内部通报形式,下发《站在停产焦炉前的沉思》。文章对导致焦炉过早退出历史舞台存在的管理、技术、操作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度反思。公司领导贾向刚批示:
现在——焦炉的高效运行,已成为优化铁成本指标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在经济低迷期建设的焦化项目,为长钢近年扭亏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在肯定焦化贡献的同时,同样必须指出,由于焦化厂在设备管控、人员管理方面的不严不细不到位,在长钢方方面面工作有明显进步的大背景下,在焦化还能为长钢创造更多效益的前提下,焦化多方面的工作,并没有达到公司要求和职工期望。致使焦化多次被批评被考核。
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
无论是公司领导的约谈,还是职工留言的期盼,指向非常非常明确——
期待焦化人,以历史为最好的教科书,到70多年沉甸甸的历史发展中,找回老一辈焦化人自强不息的创业豪情,反思焦化在长流程工序应该具有的使命担当,补足精神之钙,挺直焦化脊梁,让焦化成为推进长钢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的效益支撑!
焦化人,活出我们的血性和精神!长钢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